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行业数据  > 正文

曾仕强国学智慧:天清气明万物生,追远怀祖孝先行 环球今头条

日期:2023-04-05 11:04:00 来源:曾仕强留声机

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,又是一年的清明。

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祭祖的大日子。 家家扫墓祭祖,追思怀远。


【资料图】

真是“青山处处几屡烟,一代新人拜旧人。”

清明寄托哀思和缅怀,是我们活着的人跟先人的一次天地沟通,这并不是迷信,而是 孝道文化的一种体现。

生命是有限的,生命真正的结束不是消逝,而是被遗忘。

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,正是因为有了孝道的传承才能生生不息,绵延不绝。

常言道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是诸德之本,人生天地间行孝尽孝乃是为人本分。

《孝经》上说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是孝之始;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是孝之终。”

概括起来就是: 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

然而很多人在第一层就没有做得太好,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千古遗憾。

尽孝应趁早,尽孝在当下。

《论语》古训说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
父母的年纪,做子女的不能不记得。

一方面是欣喜,高堂犹在,正在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,当然高兴。

可是另一方面则又很忧虑,父母日渐年迈衰老,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尽孝呢?

古人说: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。

我们身为人子,又做到了哪些呢?

凡事都怕细想细究,尤其孝道这件事,虽然古语有“百善孝为先,论心不论迹,论迹寒门无孝子”一说。

但是扪心自问,于孝道我们懂得多少,又做了多少,心中存了几分?

标签:

推荐